我们常说的“社保”,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。
但要清楚的是,是不是所有我们住院的费用,它都可以进行报销~到底怎么报?够不够用?
医保对于报销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:
1、免赔额不报: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就是这个金额以下是不报销的,社保不管的。
2、封顶金额以上不报:社保不仅有免赔额,还有封顶线。就是超过这个额度,社保也是不管不赔的。
3、自费部分不报:社保还有个自费部分,自费部分就是社保不管不赔的。
4、药品范围外的不报:社保对新药及一些进口的昂贵药品一般是报销不了的。
5、需要定点机构就诊,否则不报:
“两定点”包括定点药店和定点医院,去私立诊所和海外就医这种是不行的,这类花费,就只能纯自费了。
其次,去了定点机构,也不是所有的花费都能报销,还要符合“三目录”。
“三目录”包括:
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(中药、西药各种药)、
诊疗项目目录(检查费、手术费们)、
医疗服务设施目录(床位费之类)。
其中每个目录又细分为甲、乙、丙不同细分目录。
甲类是100%报销,乙类是部分报销,丙类是纯自费。
以基本医疗药品目录为例:
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须的,使用广泛,疗效好,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。由国家统一制定的,各地市不允许调整;
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的,疗效好,同类药品中价格比甲类要高;非100%报销,乙类药品是由国家制定,各地市可以适当调整;
丙类药品不是临床治疗必须的,一般是一些保健品之类的;价格最高,100%自费。
社保对医疗实行事后报销制度:
社保先垫钱后报销,通常人患病后,除了直接的医疗费用外,还会产生以下三方面的费用得不到报销:
①后续消费品后续治疗费用;
②不能工作而失去收入来源费用;
③发生重疾后的后期治疗费、营养费、护理费等。
具体用个例子来看一下:
以广州市职工的医保为例:
*以上资料来源于广州医保公众号
看起来挺多,但如果扣除乙、丙类药品和治疗项需要自付和自费,那能剩多少呢?
5500元-首先扣除门槛费(起付线1600元)-自费如果以(1000×50%=500)元为例-丙类药600元-自付50元=2750元。 最后也就能报销个50%左右,还是很少的~
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住院,如果换成骨髓移植、脑中风、恶性肿瘤这类重大疾病,需要自费的部分更多。
商业保险,明码标价的高阶保障
商保是社保的补充,是对自己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的高阶保障
重大疾病保险:发生指定重疾,直接赔付约定的保额,一次性给付,非报销型。核心作用是补充医保外治疗费用,康复费用和误工费用。
意外险:因意外造成不同程度伤残或身故,直接赔付约定保额,核心作用是防范意外带来的中短期医疗和长期收入损失风险。
寿险:身故直接赔付约定保额,主要防范经济支柱过早死亡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。
医疗险:按实际消费,报销约定的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。补充医保范围外的用药和治疗费用。
商保是有投保门槛的。
商保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,对身体健康、年龄、职业甚至收入水平都有要求。
一个已经得了重病的人是没有资格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的,一个高危职业人群是不能购买普通意外险的,65岁以上的人群很难买到重疾险了。
所以,商保是未雨绸缪,利用小杠杆有效转移大风险。
敬畏生命,不心存侥幸,有能力把控人生。
这一课,也是成年人的必修课。
我们都有可能会面临医保限额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尴尬
因为每个时代最好的医疗水平,永远不是大众能消费得起的。
敬畏生命,不心存侥幸,让自己有能力把控人生。